第一百三十九章:静竟敬净_都市之叫我大师
笔趣阁 > 都市之叫我大师 > 第一百三十九章:静竟敬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三十九章:静竟敬净

  终于三十万字了,激动人心,我觉得自己又过了一个坎。

  每一间寺庙,每一座道观,皆有一位前贤,令破戒和张如尘如同求学的寒窗学子,不断地去聆听佛法、道法,吸引其中的精要,完善自身,或领悟,或成长。

  这时,破戒进入下一间寺庙,上面的匾额写着八个字:诚之所至,金石为开。

  庙中,一老僧正在抄录佛经,佛经名为《佛国记》。

  破戒双手合十,问道:“佛友如何称呼?”

  老僧看到来人,放下手头的活,同样双手合十,道:“老衲法显。”

  破戒点头,原来是著名的法显大师,于是他行大礼,也同样做了自我介绍,“贫僧法号破戒。”

  为什么说是著名的法显大师,因为他在已过花甲之年的62岁从长安出发,穿行大戈壁,经西域三十余国,过喜马拉雅山九死一生,行程数万里。历经14年,于412年到达山东半岛的青岛崂山。他不仅带回梵本佛经数十种,译经数十卷。并撰写了国内第一部旅行记《佛国记》。后人评说法显之所以能完成如此艰苦卓绝的旅行是因为:一来他有志,志在求法,有志必诚;二来他诚心,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三来他有胆识,虽临必死之境却能不顾安危,百折不挠,实为难能可贵,是为后人叹服。

  当然,以上是后世经书的记载,破戒之所以知晓,是因为,当年,法显大师途经喜马拉雅山,曾拜访过大乘佛寺,留下画像以及他的佛法,不曾想,再次竟能见到,还能与其论佛法。

  破戒想了解当年的情况,便问道:“大师为何当年已是高龄,还要西行求经?”

  老僧法显双眉修长,为破戒讲了个故事。

  东晋隆安三年,那一年,法显六十五岁。

  在那个时候,戒律经典缺乏,佛教教徒无法可循,从上至下,僧侣穷奢极欲,无所不为,无恶不作,失了佛性。这让法显意识到,必须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但靠他自身显然是力不从心,因为他的佛法有限,无法教化他们,于是,那一年,他做了一个决定,西行求经。

  西行求经,说来简单,实则艰难,一路艰辛,无法言喻。

  他们遇到漫天风沙,历经冰天雪地,走过悬崖峭壁,跨越山川大河,只为西行取得真经。

  当他们到达龟兹国境地时发现,原来,这些佛国早已湮灭在历史尘埃中,无奈,他们只得继续西行,寻找上乘佛法。

  出发时,他们是四人,但途中有人因劫难而去世,有人流连美好而留下,最后只剩下他一人继续西行。

  他所拥有的古籍记载,西行路上会遇到很多佛国,但当他走到地图上显示的地方时,昔日风景早已消失,他想找寻的佛法自然不见踪影,无奈,他只得上路,一路西行,不求取到佛经不罢休。

  上了年纪的他早的很慢,但他不曾放弃,也不曾松懈,每日日出而行,日落而停,如此反复,数年之后,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达师子国,也就是僧伽罗国。

  此国有纪念佛来此渡化恶龙的大塔,有无畏山僧伽蓝,有前王从印度取来的贝多树,有声名远扬的佛牙。在无畏精舍东四十里,有跋提精舍,有二千和尚;城南七里有摩诃毗诃罗精舍,和尚三千人。这里的国王笃信佛法,因此佛教非常兴盛。法显在这里听到天竺道人诵经,内容讲的是佛钵,他落泪,他终于找到了他想找的‘佛理’,于是乎,耗费两年时间,他终于将‘佛理’写成,而后再次历经劫难,终于将真经带回国,自此以后,佛法盛行,戒律森严。

  可以说,后世佛教不断,法显是大功劳者。

  听罢,破戒起身行大礼,“贫僧替世间佛者谢大师,若非大师诚信,后世无佛。”

  老僧回礼,并未居功自傲,仍是平静的说道:“老衲只是做了该做之事,无愧于心,若是不为,有愧于心。”

  破戒点头,再次恭敬道:“大师之心,至真、至诚、至善,为我辈之楷模。”

  回归主题,老僧法显问道:“何为诚心?”

  破戒答:“诚实坦然之心。”

  老僧法显继续问:“何为真心?”

  破戒答:“真实无垢之心。”

  老僧又问:“何为善心?”

  破戒答:“有感而为之心。”

  最后,老僧看着破戒的眼睛,问道:“若有人对你不诚,不真,不善,你如何为之?”

  破戒虽然双目失明,但却如同可见,与老僧对视,严肃道:“以我诚心,以我真心,以我善心,待他、爱他、为他。”

  结果老僧一笑,问:“那你还有甚疑惑?”

  破戒笑了,回答:“多谢大师传授。”

  在破戒离开寺庙前,老僧送了他一句话:“水滴穿石,贵在坚持。”

  而此时的张如尘正在

  你现在所看的《都市之叫我大师》第一百三十九章:静竟敬净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都市之叫我大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89.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8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