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张让?吕强也_袁主","copyright":"起点中文网
笔趣阁 > 袁主","copyright":"起点中文网 > 第238章 张让?吕强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8章 张让?吕强也

  第238章张让?吕强也

  可以说,张让的这些举动从根本上已经开始与十常侍中的其他宦官产生了分歧。

  赵忠等人怒视着前些时日还在把酒言欢,好不快活的同僚,名义上的十常侍之首,现在却是变得义正言辞似的,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反驳。

  张让的话,倒是让刘宏也是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平日里,阿父从来没有用这样的口吻与我相谈。

  就连那双眼睛里,此时此刻,也是尽显忧虑。

  此情此景,刘宏不由得想起来一个人。

  吕强。

  倒在黄巾起义爆发后的一日。

  那一日,就连刘宏都觉得自己似乎真的做错了一些事。

  吕强者,少时入宫,历任数位皇帝,由小黄门迁中常侍。

  以性格刚强出众,素有直言进谏之说,刘宏每每有过错时,都是吕强在背后默默擦着屁股。

  但是,人呢,总归是记着眼前的一切。

  刘宏是个念旧的人,但这些并不妨碍他升起愤怒之火。

  吕强便是被这股无名之火席卷,最终倒下。

  说起来,吕强的死,与十常侍脱不了干系。

  在黄巾起义的前戏,实际上已经有了些许前兆。

  在那些士人们争先开始进行一系列的举措时,唯有皇宫内好似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吕强,善于观察时事,当他发现黄巾起义的苗头时,第一时间就急忙进言刘宏。

  奈何刘宏迷之自信。

  吕强的谏言中,所触及的利益集团极为庞大,十常侍被卷入其中。

  吕强的话语权也不算低,在一众中常侍中,刘宏多有宽待,以至于其他中常侍听闻后,赶忙从九州各地召回各自的官员亲戚,怕的就是刘宏采纳了吕强的建议。

  过了一些时日,发现刘宏并未有所举动,于是,在经过连夜商讨后,十常侍联合在一起。

  昼日便上书刘宏,言辞间尽显吕强的不法之举,污蔑吕强亲族占据显要,贪官污吏甚多。

  吕强闻之,愤而吐血,最终忧愁过度自亡。

  一看吕强死了,十常侍们却又做出一番假惺惺的态度出来,前往吊唁。

  至于追查那些亲族,刘宏及十常侍们都十分默契的不再提及这些事。

  反正对他们来说,多管闲事的主人公已经身死,那些人终究是掀不起风浪的。

  吕强虽死,但留下的那些话都被其刻意录在书中,特意遣人交由刘宏,以其观之。

  在黄巾起义彻底爆发后,刘宏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有两人。

  一个乃当朝太尉杨赐,其多善言,每每进谏使刘宏生起烦躁之心。

  另一个便是中常侍吕强,刚而犯上的吕强可以说是中常侍中的一股清流,人虽死,但留下的那些东西却让刘宏颇为感慨,时而在悔恨为何会让这样的人才从自己手上死去。

  今日,却又得见中常侍张让,刘宏依稀好似从其身上看到了昔日吕强之影。

  “阿父今日之举颇似吕卿。”

  听见刘宏的语气渐渐低落,张让也想起了昔日同僚,吕强,这位一直让人讨厌的中常侍。

  现在,自己好像正在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就连陛下,都说出这样的话来,张让也不知这样做是好是坏。

  但最起码,张让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并没有那么黑了,隐约间有了一丝光亮。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浪子回头吧。

  张让骨子里其实并不算坏,在谋划陷害吕强的行动中,张让一直游离在最外围,既不参与也不远离。

  对他而言,十常侍俱为一体,无论其他人做什么,总是会打着他的旗号,这一点,他比谁都看的清楚。

  赵忠等十常侍眼见陛下似乎有被说动的迹象,连忙开始进行狂轰滥炸,讲的就是一手以火力覆盖。

  刘宏被他们吵得耳根子实在是有些烦躁,挥挥手将他们都给清走。

  他现在想一个人静一静,这连日来的各种事情,已经让他这个大汉天子有些心力交瘁。

  他并非世人口中只知道贪图享乐的主。

  在这种局势下,刘宏以幼龄从河间起解渎之国,龙飞九五之尊,本身就是在大厦将崩之时硬生生的给拉了回来,再进行各种举措挽救。

  本身就已经肯定了他的功绩。

  但人终究是喜欢享受的。

  打了一辈子政治上得仗,刘宏想要享受享受,自然会有人上赶着。

  身为大汉天子,这个身份已经代表了一切,只要伸手,有什么是他得不到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没人不会被腐化,只能说习惯了高压下的刘宏,一旦得到解放,这股积压已久的情绪会得到难以想象的释放。

  吕强,正是倒在了这样的情绪之下。

  至于杨赐嘛,终究是出自弘农杨氏,这位得到项羽血肉五分之一的家族,终究是成长到了参天巨物的级别,刘宏也不能以寻常法理处置。

  回想起这些日子里,出现的各种人或者事,一向喜欢比较的刘宏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

  关于卢植这个人,刘宏是知道的。

  那些中常侍口中的污言秽语,不用想,也只是因为卢植平日里总是以士人清流自居,与他们始终处于对立阶段,故而趁此机会才落井下石。

  刘宏对于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早就融会贯通了,制衡一道,刘宏有着出人意料的天赋。

  皇权,宦官,士人,乃至外戚。

  可以说,没有人能在刘宏的手上讨到一丁点的好处。

  这一点,在昔日的窦太后,及皇后宋氏,又或是宦官曹节,乃至士人中的顶流,太傅陈蕃等人身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卢植只是被卷入到了一场没有硝烟中的战斗而已。

  但卢植得身份,却使得他必须要在这其中做出一个取舍。

  为了平衡几方势力间的差距,刘宏需要改变常规的打法。

  如今黄巾骤起,沉寂已久的士人集团又再一次起底,可以说,这些重视名利的士人集团抓机会的能力无人能比,就连这些黄巾暴徒们趁势崛起的机会都能提前预知,联名上书请求征讨。

  这些,刘宏都暂时压在了心底,待彻底的结束黄巾之乱后,那时才是下棋的第一步而已。

  士人嘛,总喜欢这样做。

  于是,刘宏当即下令。

  将卢植遣送回京,暂且收回其中郎将的兵权,待一切调查清楚后,再行计较。

  可以说,这道诏令一出。

  瞬间,就在雒阳朝堂中形成了轩然大波。

  没有人知道,明明卢尚书打了胜仗,不加以封赏也就罢了,怎么还阵前换将,虽未加以问责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卢植似乎要倒大霉了。

  就连一向善于观察时事的袁逢,袁隗也觉得此事极为蹊跷。

  为了弄清楚这里面的真相。,他们还特意来见了见袁绍。

  袁绍只是将几大势力集团之间的力量互相对比,后知后觉的袁隗就率先反应过来。

  袁隗很少露出惊诧的神情来,今日被袁绍一番开讲下,却是猛然间震惊的望着袁绍,这位明明没多大年纪的子侄。

  他以为自己已经足够看清袁绍了,对于袁绍昔日所做出的那些惊为天人的举动,他将其归功于袁绍对军事上有着难以媲美的天赋,至于这些政治斗争,他只当袁绍是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不怪他这般想,实在是政治这门课,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才能悟透其中的边边角角,想要刹那间就开脱,实在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

  政治,向来都是一门高深课程。

  袁绍没人教他,就连袁逢袁隗,也只能算作其中的中端玩家。

  “本初之言,令我茅塞顿开也,如此一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袁隗一脸喜色,不单单是为袁绍的远见感到高兴,也是为了士人集团似乎是在被刘宏打压而窃喜。

  袁氏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了,除了袁绍这个异军突起的角色,就连马上要登临九卿之位的袁基,此时此刻也是少了些声音。

  不为其他,只是因为这次黄巾起义,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战时向来是那些武将们发光发热的光辉时刻,至于他们这些文官,自然而然的会被冷落。

  袁氏中倒也培养了不少武将,但很显然,与皇甫嵩这样级别的,还没能出现一位。

  不对,若是真算起来,如今的董卓还能算作是袁氏的故吏,只是这名故吏似乎当的有些不太本分。

  世人只当他是出自并凉之地,却不曾知晓董卓也做过袁隗的缘属。

  自然也就没人记得袁氏的光辉事迹。

  至于袁绍,倒是一个绝佳的吸纳名望的好人选。

  但陛下不知为何,却不愿起用袁绍,宁愿用一个屡战屡败的董卓。

  难道,董卓还能比袁绍强不成?

  “叔父多虑了,我能安然呆在这卫尉府中,已经是陛下格外恩赐了,若再使我出将入相,届时以我袁氏威望,只怕三公之位也唾手可得,我现在不过三十有余,到那时,又该如何自处?”

  袁隗若有所思。

  别看刘宏时期的三公争先更换,一经出现些异象,最先倒霉的就是这些背锅三公者,钱倒是交了不少,但往往追究起责任来,三公也是见者有份,从无遗漏。

  可以说,刘宏在这件事上的处理方式,已经成为了一件大众认知的事。

  但,这并不妨碍,三公乃真正的将相。

  其所能聚拢的名望,是那些寻常郡守,乃至雒阳朝堂上的那些九卿所能媲美的。

  一名三公可以举荐一个九卿,两个郡守,五个从事。

  在这样的制度下,一名三公可以给他的家族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自然不言而喻。

  世家大族也正是在这样的方式下愈演愈烈。

  只要在三公的位置上呆的越久,门生故吏的出现也就越多。

  而这,也是袁隗,袁逢哪怕是花上巨款也要出任的缘故。

  现在,袁绍明明能抓住这个唾手可得的机遇,能够帮助袁氏彻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结果,却被袁绍拱手相送,没有一丝贪恋。

  “叔父,我才三十多岁,这般年轻出任三公,不开府还好,一旦开府,我之麾下的那些缘属,门生故吏当如过江之鲫,滔滔不绝,到那时,功高震主,恰恰也是袁氏自取灭亡的时候啊,以我袁氏的出身,早就被陛下当做了眼中钉,一旦有任何异动,在那个地位上的我,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绝无逃脱的可能。”

  “倒不如,在这时韬光养晦,明哲保身,以待天时。”

  袁绍的话,就像是看透了一切。

  袁隗有些羞愧,自己似乎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袁绍能孑然一身远赴辽东,人生地不熟的地段,却能逆转局势,甚至得以出任度辽将军,本身就是一件极为梦幻的事。

  抛开袁氏身份不谈,单单只是袁绍所训练出的诸多铁骑,就已经让他们大为震撼了。

  更别提其所主导的多次战争,总是以不可能完成的姿态逆转,成为胜利者。

  可以说,袁绍的出现,已经使得袁基这个嫡长子的身份开始变得越来越没有说服力。

  古时所言,立长立嫡不立贤。

  凡是违反这条规矩的,无一不是取祸之道。

  有古往今来第一人的赵武灵王,也有奋六世之余烈的始皇帝嬴政。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袁逢他们自然是明白这句话的重要性。

  但现在,他们觉得这句话似乎也有错的时候。

  就像袁绍。

  以能力来看,使其出任下一任的袁氏家主,毫无悬念。

  若以家族血脉法理来看,袁绍又是真正的嫡长子,袁成的长子已经说明了一切,哪怕袁成已经过世多年。

  但是若是刨根问底,袁绍终究是从袁逢的血脉中过继而出,还是以庶子身份,这一点上,已经在袁氏宗族中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袁逢有心立袁绍,但又恐族人多有不服。

  毕竟,袁基虽说晚了袁绍许多,但毕竟人无过错,且也是一时人杰,只是赶上袁绍这个怪物级别的对手而已。

  族人多倾心袁基,只要给他足够的发展时间,九卿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届时就与袁绍再一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袁基也在为了这样的结果在奋力追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89.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8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